成年以后才知,少女盛行的那种“骨感”是止于悦目而不宜适用的。然仍是禁不住对“瘦”的追求。
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仿效,到赵飞燕“身轻可作掌上舞”的绝美典故;从步行减肥到瑜伽修形,从少吃延寿到绿色素食,古往今来的“瘦”观,以其缱绻袅娜的韵律和形态,教人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身高1.60米,体重42公斤,称为舞坛“巫女”的杨丽萍,整天处于半饥饿状态。她说,舞蹈演员是没有口福的,很多东西都不能吃,这是工作的需要。其实人真正维持生命所需要的食物是很少的,之所以人会吃那么多,其实都是内心的欲望。原来仅是“无欲”二字,方塑造出这一把宛若神灵的风骨,使她成为依附在大自然里月光和树影,以轻盈的身影流泄出丝丝入扣的生命律动,给观者无以伦比的视觉盛宴。
直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落幕,兴起了“低碳”这个词,才觉得,瘦与低碳其实可以放到一块儿联想。低碳,寓意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号召人们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低碳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据我观察,瘦女以及瘦人大都兼具能够主动约束自己、适可而止的美德。同等价位的衣物,瘦人所用衣料的尺寸要小,当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相应减少。与此同理,瘦者在生活中的食量、空间等消耗都比胖者环保。
瘦,是和光同尘的尤物,被视为女人的终身事业,而与身份、气质乃至教养划上等号。瘦,是轻启朱唇的呢喃,多少欲说还休的心事,只在那纤指拨新橙的摆弄下,便无一字不秀雅了。瘦,是藕丝衫子柳花裙,空著沈香慢火熏的云裳,吟断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偈语。在文人眼里,“瘦”更因了那一颗颗善感多愁的心演绎成一阙词、一首诗,如那烟花里的寂寞,流年处之苍凉,巷陌徘徊的忧郁,不盈一握的柔弱,一发不可收。
张爱玲说过,人生就是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当我们沉浸在“山一更、水一更,夜深千帐灯”的迷离梦影里,总会有一个理由让我们张开翅膀,总会有一个姿态点燃生命之火。也许今生,此去经年,暗香浮动中,默默瘦枝、一片冰心,都为你打开。谁敢说这样的人生单薄,谁能说这样的坚守不值得?(转自《山西晚报》)原作者:安徽潘姝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