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影子之美

时光踩碎了影子,匆匆,几度寒暑;光阴剪辑着目光,依依,旧日犹望!

 
 
 

日志

 
 
关于我

本博为本人原创(除标注外),需要刊用、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与QQ 406902551 电子信箱:by0062@163.com 手机13037051970联系! This blog is original (except mark), please contact with QQ 406902551 E-mail address: by0062@163.com contact phone 13037051970!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浅解  

2009-04-07 10:31:47|  分类: 总结之美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本文发表于《山西教育》教师教学版 2009.1期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突破时空限制,使书本上静态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学科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了。另外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越来越趋向于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结合我身边整合的现象,谈一谈我个人对整合的简单理解。

 

一、适当的内容

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组成,有了好的多媒体课件并不等于教学目标就能顺利而有效地达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且要有目的、有选择地运用好多媒体课件,才能优化课堂教学。例如,生物学科中动物体内血液的循环;植物的光合作用;根的吸收现象;地理学科中地球板块的运动、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物理学科中的振动、波动和核反应过程;化学学科中离子运动和反应过程等,都比较适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科的所有内容,都适合制成课件搬上课堂。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很好的辅助作用,但也只是辅助作用而已民,万万不能将手段作为目的。虽然信息技术对当前教学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使用计算机并不意味着可以不用黑板和粉笔,可以取消语文课上的朗读;英语课上只利用录音机;计算机跟读;数学课上只用计算器计算,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互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适当的呈现方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重在“实用价值”,并非技术含量越高越好。比如:在制作课件时,用一般的PowerPoint等简单的软件就可以完成,没有必要用其他高级软件。因为PowerPoint操作简单,易学易用、效率很高,是兼容性最强的课件集成工具,是我们制作课件的首选。还有的教师制作课件时一味追求“高科技”,如本来做实验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非要用电脑制成动画,认为技术越高级、会的人越少越好,代表自己的水平越高,这样就使教学课件成为信息技术的成果展示,已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

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中,要注重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和优化,注重媒体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媒体要为教学服务而不能冲淡教学。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不一定要有华丽的界面,也未必要运用复杂的技术,而是要看它对于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看它是不是把本来教师难以说清和学生验证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和易于接受,是不是为学生假设了一个良好探索知识的情境等。对于课件的风格,提倡清新、简洁、明了,能使众多老师拿来就用,这样可大大提高课件的价值,提高使用效率。

三、适当的结合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教学中有的老师过多依赖信息技术,不管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时机是否恰当,学生用于观看屏幕的时间过长,用于独立探究、阅读、实践的时间太短。例如,将大量的板书和推导过程写入课件,在课堂上显示,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所以学生印象不深,不易吸收,远不如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书写推导过程的效果好;另有些现在的实验,例如物理学科中溶液酸碱性的实验,还有化学学科中溶液酸碱性判断的实验等,如果改用课件播放动画来展示,则会缺乏真实感,弄巧成拙,还不如用实物进行演示更有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信服。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就用时的各个环节,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使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

  评论这张
 
阅读(350)| 评论(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