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为防守蒙古部落的进攻,先后在北方建立了十个军镇(包括后期的山海镇),各镇沿长城建立了许多关、口、堡、城。山西镇分管的二边(二边就是第二道长城。第一道长城已废弃不用),由老营至偏关。具体说,东自大同丫角山起,西至黄河止。老牛湾堡,就建立在山西最西北端的黄河岸边。
长城在老牛湾堡形成九十度直角,由东径南而去。堡东,二边由大同方向而来,堡南,长城沿黄河东岸南下,当时被称为黄河边。《偏关志·边隘》道:二边“明成化二年总兵王玺建,东起老营了角墩抵内边,边西抵黄河老牛湾,黄河边在关西南,其北接老牛湾黄河岸。”。
老牛湾堡偏居一隅,不通舟车,很少为人所知。二十年前,一些长城专家考察长城时来到老牛湾。随后,许多长城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美术创作者也陆续前来,均被壮美的景色所震惊。由于此地濒临黄河,长城在东岸与黄河并行南下,浩荡相随,辉煌异常,自然景观与厚重的历史在此融为一体,令人振奋、惊呀、目眩,嗟叹。许多杂志、期刊、网站刊登了老牛湾一带的图片。于是,老牛湾的名声迅速传遍各地,现已成为旅游景点。
滚滚黄河千里而来,到达内蒙古后开始南下,黄河在老牛湾遇到了巨大的石山,据说,神牛在此地犁出了一道深槽,于是,这里形成了陕、晋、蒙大峡谷,黄河顺势南下。
老牛湾堡建筑在伸进黄河的石头山上,山体成长条状,上部稍平,下临黄河。堡外北端,有老牛湾砖墩与长城呼应。站在堡北墙上,可见长城由东依山蜿蜒而下,进入河谷。若下游万家寨未建拦水大坝,两旁悬崖会更深。
堡内面积狭小,估约两三块篮球场大小。只有南门一门,仍保留有瓮城,堡墙四角有角楼。由于这里的山体全部由一层层的石板构成,所以堡墙全部由石片砌筑,堡内形成了石屋的建筑格局。堡内、堡外居民约有十六户。
长城沿线所有的砖楼、砖墩全部被拆毁,只剩下夯土芯矗立在那里。而这里,巨大的老牛湾墩完好无损的矗立在那里,匾额上的字迹隐约可见。我很奇怪,为什么保护得这么好?老乡给了我答案:这个墩台就是我们这里的风水,拆了它风水就跑了,所以没人动它。
所有的人来到老牛湾,都会被碧绿的河水、宽广的河面、雄壮的峡谷所吸引。这里的水面就像平静的湖水一般,波澜不兴。老牛湾下游五六公里处,有万家寨水利发电工程,在那里建起了拦河大坝。黄河的水面被抬升,流速放缓,水质逐渐清澈,于是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目前,老牛湾堡正在开发旅游。内蒙古的一个公司,按照现在的方法,正在规划、建设景区。所有的原住民都要搬迁。一个原始、古朴的老牛湾,预计在不远的将来,会变为现代化的景点。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相关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