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影子之美

时光踩碎了影子,匆匆,几度寒暑;光阴剪辑着目光,依依,旧日犹望!

 
 
 

日志

 
 
关于我

本博为本人原创(除标注外),需要刊用、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与QQ 406902551 电子信箱:by0062@163.com 手机13037051970联系! This blog is original (except mark), please contact with QQ 406902551 E-mail address: by0062@163.com contact phone 13037051970!

1958年的“幽默”  

2013-09-02 10:47:37|  分类: 岁月之美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作者:郭震海(长治)  山西晚报 2013年8月29日

  我听说,1958年山西阳城县人民没有经过任何专家设计,用土办法从水村到佛沙村,修了一条铁路,这可是一件大事,太让人意外了。对于这件事情,我极不相信,通过翻阅许多资料,发现确有此事。
   据说,通车剪彩那一天,人山人海。不争气的是因为路基、铁轨铺设不合格等原因,车轮有的卧地,有的腾空,走着走着就脱了轨。这时,参加剪彩和祝贺的人员急忙上去推火车。当时作家赵树理也是推火车者之一,而且推得很卖力。
   有人就把这个场面拍下来,想登在报上。照片出来后去征求赵树理的意见,照片说明是:作家关心新鲜事物。赵树理看后坚决拒绝上报。他信手拿起笔,在照片背后写了两首小诗,第一首:东村有人放卫星,西村有人发火箭。老夫屈才无用处,水佛路上推火车。另外一首:牛皮既然有人吹,火车何尝无人推。阳城自古多奇才,填补空白该靠谁?
   诗中指的“填补空白”就是“垒太行山”,因为在当时民间流传有:“牛皮不是人吹的,火车不是人推的,太行山不是人垒的”之说。赵树理在诗中的意思是,既然有人吹牛皮了,有人推火车了,那么太行山该靠谁来垒呢?过去有一些文章记载这件事常以《风趣的农民作家赵树理》为题出现,难道这仅仅是作家的风趣吗?我说不清楚。
   后来,当地召开了一个特殊的大会《文艺放卫星动员大会》,动员大会上领导讲话要求各社员要在明年(1959年)每人写一百篇作品,放个文艺大卫星。接着就欢迎赵树理讲话。老赵没有办法,就说实话:“群众创作运动有必要搞,但不能硬派任务,创作要有灵感,没灵感,怎么创作?”台上的人听后没有去理睬赵树理的意见。仍然强调:人人突破一百篇,大放文艺卫星。接下来当地人民为响应号召,干脆大停工一天,全体社员每人作诗一首,记工十分,到期不交诗者:一、倒扣工10分;二、食堂不给饭吃。
   不记工社员倒不在乎,食堂不给饭吃就受不了了。人以食为天,饿肚最难受。无奈,社员们只好东抄西摘地作起“诗”来。当时有许多社员连字都不认识。过了几天,有关人员就给老赵送来一包袱诗说,这全是社员写的,让他审阅后出本诗集。
   老赵很认真地读起来,他确实也想从中发现一些好诗。然而,越读越使他啼笑皆非。有一首诗是:床前明月光,全家上山冈,抬头看星星,低头就炼钢。还有一首是:太行太岳起仓黄,百万大军翻柜箱,砸锅摔碗收生铁,宜将剩勇来炼钢。更有甚者,把民间谜语也当成自己的诗作抄上来:白土墙,崩开缝,里面夹颗小黄杏。其中有位78岁的老太太破天荒写了一首诗:我喂母鸡放卫星,一鸡一天生仨蛋。我说恐怕不可能,娃说思想提高了,鸡一天就下五个蛋!赵树理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去找领导,把一堆“诗”往桌子上一放说:“你看看吧,我觉得恐怕连个“起火”也难放。”
   多少年过去了,今天再来读赵树理这些轶事,读到的或许是风趣,或许是幽默,但真实的历史永远不是故事,至少我们不应该忘记1958年,在中国的大地上确实发生过一场“放卫星”运动,那是一次真实的教训。

郭震海(长治)


  评论这张
 
阅读(554)|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